说起泰国高铁这事儿,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九年前,也就是2016年,泰国政府在高铁项目上挑了日本来建曼谷到清迈这条线,当时觉得日本的新干线技术靠谱,报价也低,结果到现在还停在纸面上,泰国人肠子都悔青了。
要不是中国没拿下这个标,说不定也得跟着遭罪,不过中国另起炉灶的那个项目倒是推进得挺稳。咱们一步步来捋捋这背后的来龙去脉,免得光听风就是雨。
泰国旅游业发达,但老铁路太破了,大多是19世纪建的,平均时速才50公里,事故还多。邻国马来西亚2014年就把铁路升级到180公里时速,泰国眼红了,就决定建两条高铁:一条从廊开到曼谷,另一条曼谷到清迈。
曼谷清迈线全长670公里,本来想用时速300公里的标准,连接首都和北部重镇,带活旅游和经济。消息一出,中国、日本、韩国都来竞标。
中国高铁那时刚开始走出去,里程已经世界第一,超1.3万公里,还提出大米换高铁的方案,用低息贷款换泰国农产品,挺接地气的。韩国没核心技术,早早出局。日本呢,自称高铁鼻祖,新干线从1964年就跑了,报价低到2730亿泰铢,还贷款利率是中国一半。
当时泰国政局乱,2014年英拉政府跟中国谈得火热,她是首位女总理,推基础设施,但5月政变下台,巴育接手。巴育军方背景,上台后重启招标,2015年日本卷土重来。
2016年8月,日本正式拿下曼谷清迈线,泰国政府觉得省钱又可靠,还对外媒说日本对中国扳回一局。中国转头继续廊开线合作,那是从老挝边境到曼谷的。泰国人当时乐坏了,以为日本经验足,能快点建好,谁知道这是个大坑。
项目一启动,就卡壳了。日本先做可行性研究,JICA在2018年出报告,说乘客量估计每天才1万人,远低于盈利需要的5万人。泰国政府一看,盈利难,私人投资者都不愿掺和。
2019年9月,泰国甚至想取消这个项目,因为资金跟不上。
土地征用也麻烦,路线过自然保护区,民众抗议环境破坏,补偿又低,导致协调成本飙升。设计还改来改去,时速从300降到180公里,图纸改了又改。泰国政府协调能力弱,支付款拖拖拉拉,日本那边也敷衍,双方推责任。原计划2023年完工,现在推到2029年,甚至更晚。
到2025年9月,这条线还处在规划阶段。第一阶段曼谷到披集,380公里,成本2128亿泰铢,2023年3月可行性研究完,经济回报率17.3%,算值得投,但资金来源还没着落。
第二阶段披集到清迈,288公里,成本2324亿泰铢,也没动工。泰国政府找日本谈加速,但JICA报告里低乘客预测一直是梗。
政治不稳加剧问题,2014政变后所有高铁计划都延误,巴育执政到2023年,换佩通坦,她2025年2月访华推合作,但8月被免职,政局又乱。资金是最大瓶颈,泰国想公私合营,但私人怕亏本不进场。日本承诺技术援助,但执行力跟不上,负面消息满天飞,国际形象受损。
反观中国负责的廊开线,进展就顺多了。这条线609公里,曼谷到农开,连接老挝和中国,2015年签协议,2017年12月开工。
第一阶段曼谷到那空叻差是玛,220公里,2025年6月进度43.79%,整体35.8%。第二阶段那空叻差是玛到农开,设计定稿,待批。泰国全资投,4340亿泰铢,中国管设计和建,但泰国自己管土地和环境。虽有疫情和融资争执延误,原计划2021年运营推到2030年,但比日本那个靠谱多了。
2025年1月,泰国政府说整条线2030年跑起来,能连上老挝到昆明的高铁,促进贸易和旅游。2月,内阁批第二阶段,预算3413亿泰铢,2025到2032年建。泰国发言人说这是连全球经济的机会,当物流枢纽。
为什么日本项目这么拉胯?日本想在东南亚当老大,从90年代雁行计划就布局,2010年后中国GDP超日本,他们危机感强,就抢中国项目。但抢到手执行差。像印度高铁,日本2017年拿下,7年只建10公里,拆迁纠纷闹不停。
越南和缅甸项目,日本接手后僵局,转头找中国。日本低价抢标,但忽略当地复杂性,土地、环境、资金全卡住。泰国贪便宜选日本,现在成烂尾代名词,民众不满情绪高。巴育推这个决定,现在看是失策,他卸任后进枢密院,但高铁延误成他遗产。
中国高铁出口稳扎稳打,一带一路框架下,伙伴多。泰国学到教训,一分钱一分货,光技术好不行,得真诚合作。佩通坦上台后频对中国友好信号,2025年中泰建交50周年,本来有机会深挖,但她免职后不确定。
泰国高铁整体看,中国线预计2028年部分运营,2030年全通,日本线2029年目标都悬。幸亏中国没卷进曼谷清迈那个泥潭,不然资源浪费更大。现在泰国反思,国际合作得看执行力,别光看报价。
贵阳股票配资,正规配资知识网,钿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