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里,确有几位女性以摄政之权干预朝政,但真正称帝的,只有武则天一人。她凭借高明的心机与果断的手段,在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中筑起一条属于自己的天堂与地狱并存的治理路径。对她来说,肃清政敌、以铁腕执行法令并非冷酷无情的行为,而是稳固国家、巩固皇权的必要之举。尽管她的统治方式与历朝历代传统所推崇的仁政略有偏差,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在动荡中确立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格局。
在她掌权的岁月里,武则天不仅在京城设法选拔贤才,更远赴地方,派人四处考察治国之才。她亲自主持殿试,逐一筛选有能力的人才,强调不论出身高低都应以能力为先,从而打破了长久以来贵族门第对官场的垄断。这一举措使得地方的治国人才得以进入中央政坛,中央与地方之间出现了更为广泛的人才流动,国家的治理也因此呈现出新的活力。
展开剩余69%在她的治政时期,武则天通过殿试选拔出不少杰出之士,其中姚崇、宋璟等人成为了日后开创盛世的重要功臣。她在位期间共任用了七十九位宰相,李昭德更是其中之一,且深得她的信任,成为她最贴近心腹的宠臣。有人说,正是因为李昭德能为她分忧,她才能在政务之重中获得安稳的睡眠。李昭德凭借皇后的信赖,对朝政拥有较强的影响力,甚至出现独断专行的现象;同朝的陆元方虽也为宰相,却不敢公开挑战他的权威。
李昭德最为人称道的贡献,是在打击酷吏、保护忠臣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当时侯思止试图强行迎娶郡主,被李昭德以出身卑微、门第不当为由加以挫折。后来侯思止因私自积蓄、触犯朝廷禁令所禁止的锦缎,被李昭德以严厉手段处置,最终身亡。侯思止原本只是一个卖饼的平民,因举报谋反而获武则天的关注,但他在任内却以阴险的手段中伤忠良、折磨囚徒,这种举止让人对他产生反感。死后,百姓对李昭德的评价却多有称赞,认为他是在保护忠诚与正道。
为了巩固自己的正统正当性,武则天常借助祥瑞之象来美化王权的正当性。百姓也在宫廷的召唤下,呈报各式象征吉兆的事物。曾有一位百姓在河水中捞出一块带有赤色斑点的石头,献给武则天,认为红点象征对她的赤诚忠心。李昭德对于这类“祥瑞”之举极为厌恶,直言道:“难道 white 的石头就能养成造反的因子吗?”这番话虽直白,却揭示了他对迷信的反感与对现实治理的执着。然而,李昭德的宰相之位并未因此持久稳固。随着他继续坚持拥立李氏登基的立场,他在寻求继承人时,曾在武承嗣和李旦之间摇摆,使得自己的处境变得艰难。
李昭德的主张明显倾向于以李氏血脉称帝,这使他与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张,触怒了后者,最终让他在权力的角力中失去立足之地。此人性格相对张扬,常对同僚口无遮拦,朝中的大臣们对他颇有微词,随即结成弹劾联盟,最终因罪名累积而被弹劾致死。即便朝廷内外派系更替、争斗频繁,百姓对李昭德的评价却在民间口耳相传,许多人记住他在铲除酷吏、维护忠臣方面所作的努力。他死后传闻众人痛哭流涕,场面凄凉,反映出他在民间仍有相当的同情与哀悼。
作为武则天的心腹宠臣,李昭德的死虽然在朝廷中引发了剧烈反应,但民间对他立下的政绩与对酷吏的打击仍被人们记住。李昭德因力挺李氏称帝而触怒权臣,最终被武则天处以极刑,被送入牢狱之中。各位网友们,你们怎么看待李昭德的忠诚与能力?他究竟是忠臣,还是被权力所利用的棋子?(文中配图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天津市贵阳股票配资,正规配资知识网,钿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